来源:闪电新闻 2022-04-18 17:21:05
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
糖画,相传源于唐朝,后来糖画流入民间,依靠无数民间手艺人的代代相传,走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既是美味的甜食,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糖画深受大众喜爱。
在青岛,有一个90后小伙,他放弃了3D动漫设计师的工作,“独恋”上了糖画这门传统民俗艺术,并给它带来了新的文化和内涵。
一个勺子、一把刮子、一把宽面铲、一根竹签、一块大理石,还有小锅里的半锅糖稀,这些就是高光耀的所有“行头”。
盛一勺滚烫的糖稀,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运腕走勺,不打底稿一气呵成,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一幅幅晶莹剔透、活灵活现的糖画作品就此完成。
这套行云流水的动作是每一个糖画师的基本功,不到一分钟的“作画”过程,是围观者眼中的精彩表演,更是手艺人引以为傲的“凭本事吃饭”。而这背后的心血和智慧,正应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高光耀大学毕业后,专心跟随父亲学习糖画艺术。对初学糖画的他来说,当画笔换成勺子,手绘板变成大理石板,工具的改变还应付得来。最难的是,过去习惯了画不好可以点“后退”,现在错一点就得毁掉重来,没有后路可退。而看似简单的糖画,除了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还讲究手腕上的巧劲儿,什么时候该抖、提、顿、放,都讲究得很。获得这个巧劲儿的秘诀,父亲告诉他,“无他,唯手熟尔”。
此外,熬糖稀是个慢活儿,得一刻不停地搅拌小锅里的蔗糖、蜂蜜,一小锅糖稀至少要熬一个来钟头。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创作、表演,高光耀的父亲会提前备下足够的糖稀,家里冰箱130升的冷冻区里全是冻成块的糖稀。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练习下,高光耀不仅传承了糖画艺术,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给糖画添加了动漫元素,比如Q版肖像、动漫人物、飞机、坦克等。也正是凭借着这种传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高光耀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并被评为“最年轻的糖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