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深切缅怀乔羽先生丨风范炳斯世,歌诗诵千秋

来源:山东省音乐家协会 2022-06-23 15:31:42

微信图片_20220623152951.jpg

近日,我省众多文艺界人士纷纷提笔寄哀思,感念山东籍词作家乔羽先生对家乡文艺事业发展的关心与帮助,感怀与乔羽先生的接触和交往,现将几篇摘登,共同缅怀追念敬爱的前辈乔羽先生。

刘晓静(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

惊悉著名词作家、剧作家,山东老乡乔羽先生逝世,万分痛惜,深表哀悼。从此,我们再也听不到他浓浓的济宁口音,再也不能与这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分享创作灵感,只有脍炙人口的歌声在我们耳边萦绕,《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思念》等经典歌曲仍然在每一代中国人心底传唱,仍然在每一寸中华大地上回响。他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祖国揉进了每一首歌里,把情怀种在了每一个人心上。

讲家乡话、写真感情。乔老心里装满了祖国山河波澜壮阔,人民幸福荡桨泛舟,既用浓墨重彩展示家国情怀,也不忘人生百味浪漫蝴蝶。作为著名的词作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上千首歌曲,被誉为“词坛泰斗”。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是听着他的歌声、品味着他的歌词而成长起来的。作为从山东走出去的著名艺术家,乔老他情系家乡、心怀故土,创作了许多反映家乡、反映山东、弘扬齐鲁文化的优秀歌曲,提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深受家乡人民的尊敬和喜爱。他的逝世是全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山东音乐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山东音乐人要秉承乔老浓烈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德艺双馨的艺术精神,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乔老永远是山东人的骄傲。乔老远去,但他留下的歌曲会永在我们的记忆中……送别乔老,一路走好!

李晓峰(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大学美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原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乔羽先生仙逝的噩耗传来,音乐界同仁乃至几代国人为之怆然,更使山东父老痛惜不已。悲伤之际,令我回想起20多年前,乔羽先生为山大创作《山东大学之歌》的往事,他老人家可亲可敬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

2001年,山东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彼时的山大,刚刚经历了三校合并(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于2000年7月合并为新的山东大学),学校希望通过百年校庆,总结学校历史,促进三校融合,凝聚师生意志,加快学校发展。为此,学校提出要创作一首百年校庆的主题歌,同时也作为象征新山大风貌的歌曲。此事决定后,即要确定歌词的创作者。时任校长展涛教授跟我和时任校庆办主任王飞等同事商量,请当代歌词泰斗乔羽先生来作词,我们都很兴奋,认为如果能请乔老爷(音乐界几代同仁对他的昵称)来作词,一定会非常成功。于是,展校长亲自出面,邀请乔羽先生来山大商谈创作之事。乔羽先生怀着对山大的厚爱,欣然同意并携夫人佟阿姨一起来到山大交流、采风。其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乔老爷作为一代歌词大家的智慧、风采和人格魅力。

首先是他那至为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来山大之前,他就认真研究了山大的历史和文化。来到山大后,除了对学校各个时期、各个校园的人文与地理作深入考察外,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请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展涛校长深入沟通了整整半天的时间,以了解学校对这首歌曲创作的主旨与要义。

在论及将要创作的这首歌曲的歌名时,曾有人建议称为《新山东大学校歌》,他马上说不妥,因为每个学校校歌只能有一首,不能随意确定或变更校歌。他建议将此首歌曲称为《山东大学之歌》,因为“之歌”可以有若干首。由此可见老人家高远的目光与宽阔的胸怀。

《山东大学之歌》歌词创作完成后,得到学校的高度认可。乔老爷认为这首歌应该体现出新山大青春勃发的形象,建议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谱曲,并热情促进我们与谷建芬老师的深度沟通。

山大百年校庆之际,由他们两位合作的这首《山东大学之歌》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山大人的喜爱,此后广为传唱,成为山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举世共仰的词家、年逾古稀的老人,其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令我感念至深。

再者是他那谦虚、达观、幽默的人生态度。乔老爷生于1927年,生肖属兔,非常巧合,参与接待乔老爷的几位山大同事从展涛校长到王飞主任和我本人也都是属兔,席间,老爷子风趣的说:“我们兔子能驾辕,不用大骡子大马!”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佟阿姨出身名门贵族,举止端庄谨肃,与乔老爷出于草根阶层,亲切幽默的风格反差极大,两位老人一庄一谐、相互讽笑谐谑的场景凸现了他们的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令大家忍俊不禁,景仰有加。

在山大期间,我们组织了一台《乔羽作品音乐会》,并请他为师生作了一场讲座,上述活动过程中,他将自己半个世纪的创作体验,进行了生动的回顾和总结。浓重的乡音中,真切流淌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对山东父老乡亲的挚爱,对个人荣誉的淡泊,尽显谦逊、亲和之气,毫无大师、泰斗之姿。用一句他老人家的原话:“我这辈子也就是写了几首歌词,哪算得上有什么大本事啊!”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对人生成就的超然心态。

敬爱的乔老爷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歌声、他的精神永在我们心中!

李云涛(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

我有幸与乔羽先生合作过3首作品。一首是《大众日报社社歌》,一首是少儿合唱《我们永远是孩子》,另外一首是《祝福中华》。

乔老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随和、幽默、睿智。1998年乔老为大众日报60年报庆写的社歌,准确地点出了大众日报的特点,确实是大手笔。经我谱曲后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确定为《大众日报社社歌》。少儿合唱《我们永远是孩子》是我们合作的第二首作品。那是2006年10月,济南市委宣传部组织“泉城之歌”歌曲作品征集评选,乔老应邀担任评委,当时我也是评委。这是我第一次与乔老面对面,敬畏之情自不必说。待我向老人问候之后,乔老笑眯眯地说:“哟,你这个小老乡,还是我的合作者唻!”一句话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时至今日,乔老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面前闪现。乔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责编:王业夫
审核:武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