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21-12-14 17:23:08
11月28日至12月12日,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首届成果展在山东省临沂市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组委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临沂市美术馆承办。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映海,中共临沂市委副书记侯晓滨,山东省美协主席张望,山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张宜,山东省美协秘书长魏百勇,中共临沂市委副秘书长廉峰,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永凤,临沂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思通,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唐鸣岳,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赵鹏,以及济南、青岛、临沂、烟台、潍坊、淄博、枣庄、滨州、菏泽、济宁、东营、德州、聊城、日照、泰安、威海等各市美协负责同志、部分参展画家参加活动。
11月28日,“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首届成果展观展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130余件(组)美术作品。展览作品运用中国画、油画、版画、墙壁彩绘、瓷板画、农民画等艺术形式,寻找积淀在齐鲁大地上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红色文化、特色农业资源中的美术符号,进行文化内涵的提炼,讲好新时代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山东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大量运用中国画写生和墙体彩绘等艺术形式,将寻找和提炼出的各地美术符号在乡村落地开花,直观体现齐鲁大地美丽乡村的精神风貌,使村民在视觉震撼与趣味互动中,零距离体会高雅艺术的审美享受和潜移默化的历史文化熏陶,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除了人文风物,提炼各地特色农业资源的符号入画,成为这次展览作品题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譬如滨州市的沾化冬枣、青岛市的平度葡萄和胶州大白菜、济宁市的金乡大蒜、菏泽市的曹县牡丹、枣庄市的峄城石榴、临沂市的临沭柳编和平邑金银花、烟台市的龙口粉丝和栖霞苹果、潍坊市的寿光蔬菜、日照市的五莲绿茶……不但丰富了中国美术创作的题材,而且使之艺术再现为地域性美术符号,培育和强化地方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地方文旅融合和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助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采风创作过程中,美术家们践行“群众点单、文联派单、文艺家接单、受众评单”的山东省文联“四单”服务机制,虚心听取全省各地老百姓对审美的不同需求,提炼当地美术符号并绘制大量巨幅墙绘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化意涵和审美取向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同频共振,真正做到了文艺惠民和文艺富民。
泰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泰安市美协组织美术家群体创作的《泰山挑山工》,绘制在岱岳区道朗镇北张村的老葛戏台上,提炼了泰山、挑山工、泰山松等美术符号入画,人物坚实有力,山石树木采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赞颂了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市美协组织美术家创作了墙绘《杏坛讲学》,艺术地再现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通过乡村儒学的重建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效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东营市广饶县杨桥村的墙绘作品《醉美黄河口》,是当地美术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创作的呈现黄河三角洲湿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景画面。菏泽市美协从当地的牡丹文化和麒麟文化中提炼美术符号,创作了《盛世花开百姓家》《麟降大野 福润中华》等墙绘作品,寄寓祖国繁荣昌盛。济南市美协组织美术家创作的墙绘作品《笑口常开》,是一位九十多岁高龄家住莱芜区口镇大冶村的老奶奶点单墙绘的作品,画面中石榴硕果累累,枝干苍劲,暗合了老人沧桑的人生阅历和对家庭和美、祖国昌盛的祈福。青岛市美协组织美术家“深扎”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岳家的万亩桃园和平度大泽山葡萄园,用一幅幅巨幅墙绘作品表现新时代农民喜获丰收的幸福感和美好的生活愿景。潍坊市美协充分利用本土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美术家提炼寒亭区杨家埠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等文化元素入画,美化了民居,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临沂市美协深入挖掘和提炼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了《下艾崮村的红色故事》等大型墙绘作品,同时提炼柳编等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符号,创作了《幸福柳乡》等主题作品。威海市美协创作的人文地标墙绘作品《环翠楼》,巍峨壮丽,气势磅礴,为文旅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烟台市美术家王阿丹、滑婉容、李潮磊等墙绘《圣贤图》创作现场
滨州市美术家刘树昭墙绘《采摘乐》创作现场
另外,本次活动展出的中国画作品《乡村儒学讲堂》《枣之韵》《黄河岸边玉米香》《梨乡春雪》《泰山脊梁》《海草房记忆》《渔归》《花石村新气象》《金山银山沂蒙山》《轻轨驶入百姓家》《风雪显精神》《山里红》《周村古商城》《文昌阁》《红袖章》《火红盛世》《龙口粉丝驰名中外》《月华家山静无风》《富民渔歌》《丹心一片向阳开》……以及版画《大蒜之乡》、农民画《菜乡之梦》《山乡巨变》、瓷板画《蹴鞠图》《蒲松龄故居》《文姜观盛世》、油画《造船厂》《蒙山上的苹果熟了》《金银花开了》《费县奇石》《日照非遗——推小虾》等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和运用不同笔墨语言诠释了“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山东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此次山东省文联整合全省美术资源,在全国首创“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品牌,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常年参加“深扎”活动的基层美术工作者,用美术作品、美术符号引领农村新风尚,逐渐从文化惠民跃升为文化富民,进一步发掘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术符号,塑造“一市一品牌、市县有区别、村镇有特色、墙上有体现”的美术品牌,大力弘扬儒家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在“三个走在前、开创新局面”上作出文艺界应有的贡献。
4月16日,“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十六市同步启动会议在滨州市举行
据了解,山东省文联“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发端于滨州市沾化区,并于2021年4月全省十六市同步启动。各市美协积极响应,广泛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者及志愿者开展了学习培训、写生采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活动中,各地美协立足于本土人文乡情、自然风貌,因地制宜开展美术创作,深入提炼当地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美术符号,在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一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临沂市精选在全国展览中获奖、入选的美术精品,打造起没有围墙的乡村社区写真喷绘展厅;淄博市通过提炼本土深厚的文化资源,以瓷板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展示;泰安市北张村的3000平方米墙绘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增收近百万元……截至目前,“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山东省已成燎原之势,共开展各类活动465场次,参与艺术家4433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206人次,创作作品数量约14400幅,墙绘壁画作品157059平方米,文艺惠民覆盖全省77个县区的350余个乡镇社区约191万人。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山东省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蒲公英”文艺大讲堂“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采风写生、研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细化活动方向、优化工作步骤、提升服务品质。其中,张文珍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题授课,带领学员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对美术家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行动自觉有了进一步的思想引领。唐鸣岳用生动形象的典型个案为切入点,以《凝练区域特色建造当代地标服务乡村振兴》为题,讲解了壁画如何与本土环境、历史背景自然融合,要时刻保持乡村服务意识,真正让美术服务乡村、振兴乡村。赵鹏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地标性公共文化品牌》为题,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讲到要充分利用社会协同、公共参与,发挥好聚集带动效应,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次培训,提升了山东省美术界以美术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一线主创队伍的创作理念和专业水平。
王世农表示,山东省文联将努力探索建立“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交流研讨、专题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将该活动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在乡村播下美育的种子,让美术成果更好地美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让这些美术符号成为助力乡村振兴腾飞的翅膀,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活动是山东省文艺界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同时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以美术力量打通文艺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提供鲜明的个案。
山东省文联“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首届成果展美术作品欣赏
乡村儒学讲堂(中国画) 徐玉华
火红盛世(中国画) 张恒武
蒜乡正午(中国画) 赵艺
唯有葵花向阳倾(中国画) 侯钧
春天的故事(中国画) 张玉梅
海草房(中国画) 孟庆波
蒙山上的苹果熟了(油画) 王仲昊
金银花开了(油画) 胡永成
泰山挑山工(墙绘) 李丽 张延坤 岳松 耿在安等
杏坛讲学(墙绘) 张伟 徐熙龙 杜飞
幸福柳乡(墙绘) 张勤立 尹兴信
蹴鞠图(瓷板画) 马洪振